首页

Sm视频百度云

时间:2025-05-24 21:10:34 作者:【央视快评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浏览量:23637

  最近一段时间,从美国的老牌汽车企业福特、通用到德国的梅赛德斯-奔驰等众多国外汽车制造商纷纷表示,未来将会暂停或放缓电动汽车的研发或者投入。

  德国梅赛德斯-奔驰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公开表示,原定于2025年实现的“电动车销量占比达50%”目标将推迟至2030年完成。英国路透社报道称,奔驰推迟了电动化车型销售占比的目标,将继续改进其燃油车型。美国财经媒体彭博社称,奔驰将放弃2030年全面实现电动化的计划。

  德国汽车三巨头之一的大众更是干脆,其位于沃尔夫斯堡的工厂直接停产了小型电动车ID3的生产,理由就是当地市场对这款车型并不买账。

  美国福特表示,将年产6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,从2023年底推迟到2024年底。

  美国汽车公司通用汽车,已经把今年电动汽车的生产目标下调。

  产业链和基建未达预期致欧美缓推电动车

  从2023年奔驰集团的销售数据可以看到,总销量超过249万辆。但同时,纯电动乘用车的销量占比不到11%。这样的成绩,和奔驰之前制订的电动车计划可以说是相差甚远。

  2021年,奔驰雄心勃勃地提出了全面电动战略,宣称9年要投入超过400亿欧元,目标是到202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混动车型销量占比达到50%,但是距离2025年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,眼下,奔驰90%的销售来源依旧是燃油车型。

  不仅仅是奔驰,在发展电动车的道路上,不少跨国车企的日子都不太好过。原因也很简单,一方面欧美国家电动车的制造成本过高,本土生产电动车的价格要比中国企业的产品贵不少。另一方面,充电没有加油便捷。

 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建议的电动汽车和充电站的配置比例是10:1,也就是平均每10辆电动汽车应该配有一个充电桩。然而,根据该协会此前发布的数据,即使2023年德国充电桩数量同比增长了约40%左右,可电动汽车与充电桩的比例只是从22:1小幅下降至了21:1。

  根据记者掌握的资料,目前欧洲电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500万辆,但充电桩数量却严重不足,截止到2023年9月30日,欧盟境内只有不到62万个公共充电桩,想要像加油一样,在公共场所给新能源汽车充电,在欧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
  从2022年6月,欧洲议会通过了欧盟委员会提出的从2035年起,禁止销售新的汽油和柴油汽车这项立法提议算起,也就是两年的时间,欧盟就宣布推迟这一禁售燃油车的政策。

  专家告诉记者,根据眼下欧洲市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,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来看,并没有达到之前的预期目标。这是欧美国家放缓电动汽车的根本原因。此外,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,也让欧美国家对发展自己新能源汽车的构想没了自信。

  跨国车企加大中国市场新能源车型研发投放

  欧美车企如此表态,很多人就此认为,“这些欧美车企正在集体退出电动车领域”,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,这种说法是一种“误读”,欧美车企并没放弃绿色转型的目标。事件的真相究竟是什么?

  就在不久前,康林松来到了中国,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,总台记者在论坛上采访到了他。

  德国梅赛德斯-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 康林松:近几年,我们在不断提高纯电车型的占比,但也为那些希望拥有高科技的燃油车产品的消费者提供选择。作为一个车企,我们希望可以在未来为消费者提供他们所需的多种动力驱动车型。

  面对记者的问题,这位起了中国名字的德国车企老总,在回答的时候说,奔驰公司正在为下一代车型的中国本土化积极准备,特别是电动车型。

  相对于老总的谨慎而言,在北京,梅赛德斯—奔驰负责中国市场研发和采购的欧立甫则更加的肯定,他说,未来奔驰不会放弃汽车电动化转型的进程。尤其在中国市场上,今年还将推出超过15款新产品,包括纯电和插电混合动力新能源车型。

  梅赛德斯-奔驰(中国)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 欧立甫:我们推进电动化转型的决心不变,我们不断扩大在中国的本土研发布局,中国已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创新中心之一,包括新能源汽车领域。

  欧立甫告诉记者,在研发的投入上,奔驰公司不仅在中国建立了电驱、高压电池、充电等多个先进的试验室,同时在充电领域,和宝马成立合资公司,聚焦超级充电网络的建设。此外,

  大众集团计划在2024年加速纯电动产品的推出。

  宝马集团将推进产品向智能电动化的转型。

  美国通用汽车计划推出多款电动车型。

  本田将加快电动化转型,并在中国市场推出多款新电动车型。

  看好中国市场 跨国车企坚定转型电动化

  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没有达到预期,跨国车企在欧美市场推广新能源汽车阻力重重,遭遇到战略“迷茫期”。而中国在电动汽车生产和消费方面的亮眼表现,却让这些车企,十分坚定地在中国走深化电动化转型之路。

  对于跨国车企来说,中国市场无疑是一个让人无法割舍的大蛋糕。2023年,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3000万辆,汽车出口更是超越日本,成为世界第一。不仅如此,新能源汽车的表现更加亮眼,产销双双突破900万辆,市场渗透率超过30%。深圳的比亚迪公司更是凭借着新能源汽车,历史上第一次挤进世界十大车企之中。这一切,显然跨国车企都看在眼里。

  在德国,汽车工业是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。多年来,大众、宝马、奔驰等德系品牌一直深耕中国市场,而随着电动汽车的飞速发展,德国电动汽车在华销量增长也十分可观,2023年同比增加近50%。

  德国汽车专家托马斯•凯福在接受总台记者专访时表示,中国是重要的电动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,所以德国车企一直高度重视中国市场。

  德国汽车专家托马斯•凯福:企业的首要目标肯定是盈利,中国市场贡献了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三分之二, 所以中国市场对于德国车企来说不可或缺。

  此外,在欧美地区,有着这些跨国车企苦心经营了上百年的传统燃油汽车生产工厂,一整套完成的燃油汽车产业链,一大批工艺精湛的汽车技师,还有庞大的市场和消费者。而这,显然也是跨国车企一时间无法割舍的。这才有欧美企业在欧美市场与中国市场截然不同的表态。

  坚持转型 中国发展新能源车前景广阔

  专家分析,欧美车企策略调整,对于中国车企而言,在短期内,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库存压力。但从长远来看,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。

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付于武:我们去年中国汽车出海取得了国际化重大的明显的进步,我们将近500万辆,而且我们中国的车企纷纷在海外建厂,中国汽车的出海,国际化,我看这是必然趋势,我们必须要做好我们出海国际化这一篇大文章。跨国车企做了一些战略也好,战术也罢,一些调整,但我们中国汽车产业要坚持电动和智能的转型,不要动摇,要有战略定力。

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陈士华:新能源汽车产业是集新能源技术、新材料、先进制造等诸多新科技为一体的未来产业,是塑造新质生产力的代表。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%,依靠科技创新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。当前,新能源汽车处于成长期,仍需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要素的新质生产力来不断推动发展,这对于行业来说,是难得的历史机遇。

  (总台央视记者 王琰 朱江 罗宏进 张丛婧 阮佳闻) 【编辑:邵婉云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彼得大帝的平底锅、沙皇的金杯……一展将看尽“俄宴风华”

华南区域:11月上半月,区域受冷空气影响,有分散性降水,扩散条件总体较好,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海南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,湖南、湖北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。其中,7—8日,珠三角西南部轻度污染;9—15日,湖北中东部与湖南中北部可能出现短时中至重度污染。首要污染物主要为O₃和PM2.5。

“国宝”彩鹮首现南洞庭湖

审查逮捕、审查起诉情况:共批准和决定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16.8万人;不捕8.4万人,不捕率33.2%。共决定起诉34.7万人,不起诉8.4万人,不诉率19.4%。

中国驻卡尔加里总领事:健康稳定的中加关系需双方共同呵护

哈尔滨市构建产学研合作新模式。持续推广“龙头企业+校所”成果转化模式,组织哈电集团、东安发动机等企业与校所举行8次专场对接,开展技术成果“定向研发”“定向转化”。持续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行动,哈电集团与哈工大合作研发高温高压阀门,实现国产化替代;霍尔电推进系统、智能光热调控薄膜技术等45项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启动实施,预计新增投资14.1亿元,实现销售收入78.6亿元;近三年,累计就地转化科技成果2770项。搭建专业服务平台促转化,哈尔滨科技大市场启动运行,被省发改委列为2024年度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,目前已入驻概念验证、科技咨询、证券融资、知识产权、检验检测、路演推介等科技服务机构39家,汇聚技术需求262项,可转化科技成果604项,完成项目成交56项,成交额3.1亿元,带动上半年全市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53.2%。强化科技金融服务促转化,依托市股交协会、哈工大科技园等单位,持续开展政银企对接会、“科创星期一”等科技金融服务活动,哈创投、哈创新投对工大卫星、吉象隆生物等8家企业投资6.9亿元,市科技金融公司为宇龙自动化、广旺机电设备等企业提供贷款担保31笔、共计9125.8万元。

免费蟹卡有猫腻

据阳江核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赵福明介绍,作为中国一次核准建设机组数量最多的核电站,阳江核电站建设的6台机组,是中国核电技术路线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样本,为研发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“华龙一号”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受“少子化”冲击 台湾花莲一47年老校将停招停办

纽约时报》称,尽管拜登在公开发言中否认有任何“敌对意图”,但他近期外交政策的“潜台词”都是“遏制中国”。在过去几个月里,拜登政府扩大了与澳大利亚、印度和菲律宾的合作,还试图与日本和韩国构筑“三方联盟”关系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